2021年9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国际岩土工程大变形问题数值模拟方法研讨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主办,议题包括各种大变形数值模拟方法的最新进展与应用,大变形数值方法在岩土及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大变形数值方法在模拟水-土-结构相互作用中的发展与挑战。
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吸引了涵盖全球7个时区,2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Kenichi Soga教授、普渡大学Rodrigo Salgado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赵吉东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栋教授等。截止至9月19日晚6点,线上共直播吸引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50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500多人共同参加。
受邀专家、学者全肖像
会议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周鸣亮博士后主持,普渡大学Rodrigo Salgado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Kenichi Soga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赵吉东教授、弗吉尼亚理工Alba Yerro教授、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Krishna Kumar教授、华盛顿大学Pedro Arduino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oseph Teran教授、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王斌研究员、河海大学袁维海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张巍教授、同济大学薛亚东教授、张洁教授、张东明教授、黄忠凯博士后等20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黄宏伟教授作开幕式致辞,回顾了自2019年第一届国际岩土工程大变形问题数值模拟方法研讨会召开以来,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沿,并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祝愿大家能在疫情期间共渡困难,展开更多科研合作。
黄宏伟理事长开幕式致辞
会议组织9月18至19日共计8个场次的邀请报告,为线上线下各位参会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带来了共28场的学术盛宴。报告主题涵盖多种前沿的大变形数值模拟方法,包括非传统有限单元法(CEL, RITSS)、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 method)、物质点法(MPM)和离散单元法(DEM)等。参会人员围绕专家报告主题,深入开展了交流与讨论,累计在线提问和回答80余次。
香港科技大学赵吉东教授作报告
同济大学周鸣亮博士后作报告
9月19日下午,随着都灵理工大学Alessandro Leonardi教授的报告结束,第二届国际岩土工程大变形问题数值模拟方法研讨会的学术报告全部顺利完成。研讨会闭幕式由同济大学周鸣亮博士后主持,闭幕式对各报告主题进行简要总结,展示线上和线下热烈的学术交流讨论情况,并表达了对受邀专家、学者及会务组由衷的感谢。
会议筹办组及部分志愿者
此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岩土工程大变形问题数值模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交流合作平台。
感谢各位报告专家的鼎力支持,本次研讨会的所有报告都已被录制,并后期在以下链接中陆续上传,供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习,请大家持续关注。链接如下:
https://wx.vzan.com/live/channelpage-233382?v=1631610724597
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观看录制的报告视频(预计9月26号左右会陆续上传)
撰稿:王天鹏、周鸣亮
编辑:王天鹏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