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隧道五室2020级硕士预开题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8-01

  2021729日下午,隧道五室2020级硕士生的预开题答辩在岩土楼207会议室举行,会议采用线上加线下的形式,黄宏伟教授、张冬梅教授、薛亚东副教授、张洁教授、张东明教授、周鸣亮博士后、黄忠凯博士后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答辩会。

  此次答辩共有余煜、常敬涵、陈亚宁、初巍、彭维、邓人铭、李润东、魏川尧、樊永强、李胜腾、秦海俊和陈志海12位硕士生参与了预开题答辩。此次答辩每人报告7分钟,讨论8分钟。每位同学都从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已进行工作和工作计划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报告,报告思路清晰,内容丰富。

余煜作了题为《多场扰动下分层多相岩土体多场耦合响应预测》,论文主要针对三轴试验研究层状赋存岩土体应力应变规律、考虑层状赋存形态的含水合物沉积物本构表征模型和融合本构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储层多场耦合响应预测模型开展相关研究。

常敬涵作了题为《基于机器学习的钻爆法公路隧道支护方案与参数设计研究》,论文主要针对考虑围岩参数、施工信息以及支护参数的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支护参数预测模型和构建隧道信息化设计系统开展相关研究。

陈亚宁作了题为《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及邻近已建构筑物的影响研究》,论文主要针对多重不确定性复杂环境的特征及分类、盾构隧道施工引发多重耦合环境风险的传递与扩散规律和采用机器学习、实验与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多重环境下隧道施工风险传递扩散规律与失效机理开展相关研究。

初巍作了题为《注浆对既有横向大变形隧道变形恢复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主要针对考虑土压力和隧道变形的注浆浆液扩散机理、侧向注浆范围和注浆距离对隧道横向恢复的影响和常用双液浆与地聚合物双液浆作为注浆材料的注浆效果开展相关研究。

彭维作了题为《基于感知数据的结构长期性态挖掘》,论文主要针对基于二号线东延伸无线感知数据去噪方法、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盾构隧道安全性能评价和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对盾构隧道变形影响分析开展相关研究。

邓人铭作了题为《膨胀土滑坡和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技术》,论文主要针对膨胀土边坡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膨胀土边坡的健康诊断评价体系建立开展相关研究。

李润东作了题为《基于离散元的盾构隧道双层衬砌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论文主要针对基于离散元的盾构隧道双层衬砌数值建模、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共同作用模型和盾构隧道双层衬砌设计方法开展相关研究。

魏川尧作了题为《复杂影响因素下民防工程韧性评价与提升方法》,论文主要针对单一影响因素下民防工程结构韧性分析模型、多种影响因素下民防工程系统韧性评价方法和复杂影响因素下社区民防工程韧性提升策略开展相关研究。

樊永强作了题为《TBM滚刀破岩机理与刀盘受力分析》,论文主要针对盘型滚刀破岩机理、滚刀破岩数值模拟和刀盘在复合地层中受力分析开展相关研究。

李胜腾作了题为《铁路隧道结构病害检测装置与状态评估研究》,论文主要针对铁路隧道病害检测机器人、病害智能识别和智能化评估系统开展相关研究。

秦海俊作了题为《公路滑坡灾害下区域经济系统间接损失评估研究》,论文主要针对间接损相关概念与分析框架、间接损失评估模型和间接损失评估模型的应用开展相关研究。

陈志海作了题为《水平荷载作用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可靠度分析及优化设计》,论文主要针对采用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设计方法、基础设计方法优化和桩身优化设计开展相关研究。

针对每位同学的报告内容,老师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针对预开题中的不足之处,给予了意见与建议。黄宏伟老师强调,论文开题主要回答WhyWhatHow三个核心问题,Why,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或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主要背景、意义和目标;What,要研究什么,即研究内容;How,怎样研究,即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同时提到论文创新点、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等细节问题。张冬梅老师指出,希望同学们重视本次预开题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流于形式,应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会议最后,黄宏伟老师作了总结性发言,首先对大家的汇报给与了肯定,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科研,勤于思考。随后本次答辩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赖浩然

编辑人:王天鹏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