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上午,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马小峰到访我室作题为《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实践》分享。参加分享会的有黄宏伟教授、薛亚东副教授、张洁教授、张东明教授、周鸣亮博士后、黄忠凯博士后及我室部分研究生。
马小峰院长的分享分为背景、技术原理、应用案例多个方面展开。在背景介绍部分,马小峰院长为我们介绍了三个重要概念:第一、区块链源于数字资产的流动和交易;第二,区块链有助于解决多方合作(跨行业、跨部门)的可信问题;第三,区块链的应用过程中可引入多方合作的激励机制。马小峰院长指出,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目前国内的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使能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场景应用技术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连接这两种技术的基于区块链的平台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全球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评估,到2030年,区块链赋能商业价值增值将达到3.1万亿美金。
在技术原理部分,马小峰院长介绍道,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事务处理的模式创新,有效建立起参与主体间的信任关系,实现点对点的价值转移。从区块链的定义中,马小峰院长为我们归纳了区块链技术的四个特点:第一,弱中心,即弱化单一技术中心,强化按照规则的网络化治理能力;第二,防丢失,通过数据全网同步、分布式存储技术防止数据丢失;第三,防篡改,即通过密码学保护、多方共识记账等手段实现数据的防篡改;第四,易追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式结构保存。
在应用案例部分,马小峰院长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包括: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如司法存证、政府公共服务等;弱化/去除中介,如点对点交易场景、电子发票等;数据价值高,有隐私保护需求,如医疗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等;多方即时清算,如供应链金融、金融支付清算系统等。此外,马小峰院长介绍了多个已完成的效益显著的区块链项目,如长三角征信链、长三角公证链、央行创新监管工具、海关监管链等。
在分享会尾声,黄宏伟教授对马小峰院长的到访交流表示感谢,同时黄宏伟教授指出,土木工程风险管控的核心在于跨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工程重大事故的出现往往与工程建设、运维各方的沟通不充分、不及时、不透明有很大关系。黄宏伟教授展望道,区块链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工程风险管控水平,并勉励五室各位师生发散思维,根据区块链技术特点和工程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新的研究。
编辑人:王天鹏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