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上午9点在岩土楼804会议室举行了陈坤、王天宁、陈明巧、肖诗豪的硕士论文答辩活动。参加答辩的老师有:答辩主席,同济大学副研究员王飞;答辩委员,同济大学黄宏伟教授、张东明教授、张洁教授、薛亚东副教授,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邵华,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坚;答辩秘书,博士后周鸣亮。与会旁听的还有五室的各位同学等。
主要与会人员
首先由陈坤介绍他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为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的盾构隧道结构鲁棒性设计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鲁棒性设计方法可权衡考虑成本及外部参数变异的敏感性,本文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结合当前盾构隧道常用的梁弹簧模型,采用随机场理论开展了盾构隧道结构的计算分析研究,并针对复合衬砌盾构输水隧道提出了鲁棒性设计方法。
陈坤作汇报
其后由王天宁介绍他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为山岭隧道施工安全智慧感知与决策方法研究。主要内容:针对山岭隧道无线感知与决策方法的研究,本论文以云南省华丽高速营盘山隧道作为工程依托,在山岭隧道施工现场开展了无线感知网络的应用研究。根据山岭隧道的工程特点,改进了无线激光测距仪的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无线感知网络架构。基于无线感知网络监测到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比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并在多步精细化预测的基础上,对围岩参数进行位移反分析,为优化隧道开挖、支护、监测提供依据。针对山岭隧道施工实时监测的需求,提出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布式数据融合决策方法,为施工现场提供风险综合评价。
王天宁作汇报
随后由陈明巧宁介绍他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为邻近扰动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沉降无线感知技术与安全评价方法。主要内容:本文以上海软土盾构隧道为背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微机电系统技术,利用算法推导、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数据融合等方法,开展了基于倾角传感器的纵向沉降监测方法与设备研发,并进行了基于数据融合的盾构隧道受邻近扰动作用下的横向收敛和纵向不均匀沉降变形关系研究。
陈明巧作汇报
最后由肖诗豪介绍他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为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土体液化概率判别准则研究。主要内容:基于液化概率的判别准则可同时兼顾工程建设对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需求,深入研究具有概率意义的判别方法可为液化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从中国规范和美国规范中液化判别准则的技术体系冲突出发,采用可靠性理论和贝叶斯理论对基于概率的土体液化势评估开展研究。
肖诗豪作汇报
汇报之后,答辩委员会成员就陈坤、王天宁、陈明巧、肖诗豪四位同学的论文和答辩表现进行打分,对答辩结果进行投票。对投票结果统计后,答辩委员会主席王飞分别宣读四位同学的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其论文答辩,同意授予陈坤、王天宁、陈明巧、肖诗豪四位同学工程硕士学位。接着四位同学发表了答辩感言,表达了对各位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的感激之情。最后黄宏伟教授对对四位同学寄予了希冀,鼓励四位同学更加砥砺前行。
答辩同学与老师合影
撰稿人:熊必能
编辑人:王天鹏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