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周日)下午2:00,在岩土楼207举行了邵华和孙��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活动。参加答辩的老师有:答辩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的沈水龙教授;答辩委员,上海大学的张孟喜教授、上海市政院的孙巍教授级高工、同济大学的黄宏伟教授、张冬梅教授和彭芳乐教授、答辩秘书张东明老师。此外,邵华师兄的副导师王如路教授级高工和孙��师兄的副导师薛亚东副教授也出席的活动。
首先由邵华介绍他论文的相关内容。他的论文题为《上海地铁盾构隧道变形机理及无线传感方法研究》,分为(1)研究背景,(2)软土地铁盾构隧道变形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3)地铁盾构隧道纵向差异沉降模式研究,(4)地铁盾构隧道断面收敛计算模型研究,(5)地铁盾构隧道收敛变形无线传感方式研究,(6)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状况对比评价,(7)结论与展望七个部分。介绍完成后,各评委老师分别对论文进行了点评与提问,也针对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随后邵华对提问进行准备,并进行孙��的答辩活动。
孙��的论文题为《盾构隧道衬砌表观病害的图像检测及裂缝演化影响研究》,分为(1)研究背景,(2)盾构隧道衬砌表观病害图像检测系统研究与试验验证,(3)受弯管片裂缝演化模式室内试验研究,(4)既有裂缝演化对盾构隧道横纵向变形影响研究,(5)盾构隧道渗漏水对既有裂缝影响研究,(6)结论与展望六个部分。40分钟的介绍完成后同样是评委老师的点评与提问环节。休息了十来分钟后,两位依次就之前的提问进行回答。
随后,答辩委员会成员就邵华和孙��的答辩表现进行打分,统计之后沈水龙教授宣布,两位均以全票通过的成绩得到了委员会的认可,得到了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结果宣布后他们二人发表了感言,都对这些年以来一直支持理解他们的老师、家人感激不尽,对于诸多同门师兄弟也表达了感谢,伴随着成功的喜悦,孙��甚至留下了激动地泪水。然后几位导师也分别发表了感言,高度评价了两位同学刻苦钻研、努力上进的精神,尤其是邵华就读在职博士6年,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相信两位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也一定能奋发向上,再上一层楼。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