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留学日本的日子―中期小结记
发布时间:2016-01-23

 留学日本的日子中期小结记

                                                                     高程鹏

在“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的支持下,在2015929日,我来到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名工大),加入前田健一老师的研究室(以下简称前田研),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双学位交流项目。非常感谢国内的导师张冬梅老师与黄宏伟老师,以及名工大的张锋老师与前田健一老师给了我这次非常宝贵的出国交流机会。

20159月至今,一晃已经快过去4个月。还记得4个月前刚来到名工大的那个夜晚,面对来迎接的日本同学连一句基本的“こんにち”都说不出口;来到宿舍后发现完全没有床上用品,枕着衣服勉强睡了一夜。走出国门,面对一个语言不通的全新的世界,才发现自己的生活技能确实太缺乏了。语言不通一直到现在也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因为日本同学普遍不能用英语交流,在教研室和实验室就有诸多不便。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所以到现在学习日语一直都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此外,后勤保障方面,名工大的食堂远不如同济大学的食堂,校内的超市也经常早早关门,不如同济便利。因此,我从刚来时对厨艺一窍不通,到现在也能靠自己解决一日三餐,还向日本同学谎称是正宗的中华料理。

来日本前,我曾听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说,在日本的大学,晚上还在教研室工作的基本都是中国人,晚上还在校园里行走的也基本都是中国人;日本人已经不如20年前那般拼搏奋斗云云。但可能是不同大学的差别比较大吧,来了名工大进入前田研后,这里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相当努力,每天深夜到10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房间肯定都亮着灯;而前田老师更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据说每天都是24小时工作制,只有在早上吃早饭的时候会离开办公室。

 

图1 二楼亮灯的五个房间即为前田研教研室(摄于某周末下午)

前田研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分为6个班,分别为堤防班、津波班、落石班、陷没班、液状化班和浸食班;有一位教授(前田 健一老师)和一位助教(森河 由�o弘老师)。每个班由两到三人组成,由高年级的前辈作为leader,安排和组织每次实验。所有实验、讨论和分析都由大家共同完成,最后成果由大家共享。我来到名工大后,进入了陷没班,主要负责进行土槽实验和轮荷重实验。

前田研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实验。实际上,只有博士生会做解析和数值模拟,本科生和硕士生都是以做实验为主。多年的实验经验累积下来,形成了一套非常高效、严谨实验制度和很多设计精致、创新的实验仪器(前田研的实验仪器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举几个例子,在每个实验之前,都会有一张check list,上面列了十几条需要检查的事项。在逐条检查过后,实验才会开始;在实验结束后也有另一张check list,同样需要完成其中所有的内容,才算实验结束。仅仅持续两个小时的实验,需要提前花上一整天进行准备工作。因此所有实验都会提前12周确定时间安排和人员安排;即使当天没有实验安排,也需要去实验室进行下一次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整理工作。现在想来,当初自己在同济大学随意设计制作的实验仪器与这边的实验相比,简直是错误百出,完全不可比拟。

图2 土槽实验示意图

图3 轮荷重实验示意图

来到名工大后,张锋老师对我非常关心照顾。最初也是张老师帮我申请了奖学金,然后把我召入名工大,因此我对张老师一直心怀感恩和尊敬。我虽然进入了前田研,但也偶尔会参加张研的活动,例如在张老师家里举行的饺子宴。张老师和师母亲手做肉馅、和面、撵皮,然后我们几位中国学生帮着一起包饺子,最后张研的所有学生们一起分享。周末时张老师时常给我们几位中国留学生补习土力学和本构关系的课程,每次上课都是三个小时。在同济时我还自以为土力学有一定的基础,到了张老师手下才发现自己过去真是只掌握了皮毛。张老师上课经常向我们发问,为了避免被一问三不知,我在每次上课前都会向师姐打听这次上课的大致内容,然后提前花一晚上的时间预习准备,第二天才敢去听张老师的课。张老师的授课颠覆了我过去对土力学和本构关系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

图4 饺子宴

最后放几张京都奈良的风景照,这是我们趁着日本新年放假期间去游玩时拍摄的。相比于金阁寺银阁寺这种游人如织的著名景点,我还是跟喜欢京都随处可见的狭窄小路,小路两旁即使传统日式民居,路上却鲜有行人,独自闲逛时特别静谧。  

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已经度过快三分之一,每念及此,我心中都暗暗敲响警钟,要更加珍惜接下来的时光,更加努力学习汲取这边的新知识,希望最后能顺利完成在日本的学业,不辜负国内导师和日本导师对我的期待。在这里再次感谢所有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名工大中国留学生的照顾,感谢日本同学们的帮助,感谢旅日期间关心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谢谢大家!

 

2016.1.23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