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上午,沈贤达、吕特两位硕士研究生在岩土楼进行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同济大学张冬梅教授(答辩主席)、上海市政总院王恒栋教授、同济大学黄宏伟教授、张洁副教授组成,同济大学宋文兰工程师任答辩秘书。
沈贤达的论文《软土盾构隧道结构易损性分析》从局部易损性和整体易损性两个方面,评价盾构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能,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提出了考虑接头健康状况的环向接头力学模型,开展了接头力学性态分析研究,并基于历史信息和现场反馈信息,运用贝叶斯网络动态评价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易损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盾构隧道脆弱性曲线和易损性曲线,讨论了衬砌结构的整体易损性,并分析了盾构隧道结构的薄弱环节。
沈贤达在做论文陈述
答辩过程中,沈贤达同学叙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对其论文答辩表示满意, 全票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吕特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Green-Ampt模型的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灾害预测》,以倾斜土层降雨入渗简化分析方法为核心,对降雨条件下的边坡失稳灾害进行了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研究了Green-Ampt模型的参数取值方法,推导了任意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匀质土层中的降雨入渗模型,提出了双层土体中降雨入渗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降雨条件下斜坡时变可靠度分析模型,明确了不同参数对边坡可靠性的影响,研究为降雨条件下边坡失稳灾害的预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重点突出。
吕特在做论文陈述
论文答辩过程中,吕特同学语言流畅、表达清楚、重点突出、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对其论文答辩表示满意, 全票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工程硕士学位。至此,两位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沈贤达、吕特两位同学与答辩委员合影
最后,导师对两位硕士表示祝贺,并祝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平安快乐,工作中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