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等樱花盛开的日子----我的日本短期留学记忆
发布时间:2015-05-16

 

等樱花盛开的日子----我的日本短期留学记忆

前言:在“同济大学短期访学基金”的支持下,在2015年01月07日到2015年04月06日期间,我到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在张锋教授的指导下进行访学交流。尽管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欢度农历新春佳节,让我感受到了海外华人、留学生的团结和关爱。通过和日本同学以及日本普通民众的一些接触,对日本的文化和日本民众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些方面也引起我的反思。回首过去的三个月,当我带着新奇和期待来到这个樱花盛开的国度时,首先要忍受的是这里寒冷的冬季,在寒风呼啸与雨雪光顾的日子里,执着地过好每一天。因为我知道,当我要归国那一天,送别我的会是烂漫盛开的樱花。姑且取名“等樱花盛开的日子”来纪念我在岛国的的留学经历吧!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名古屋工业大学吧。名古屋工业大学(见图1-2),简称名工大(NIT,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于1905年建立,1949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国立大学,也算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了。名工大是一所以工科为核心的大学,在名古屋市是除名古屋大学外实力最强的大学,在日本理工科大学中也是排名靠前。学校工学部有生命物质工学科、环境材料工学科、机械工学科、电气电子工学科、情报工学科、建筑设计工学科、都市社会工学科、物质工学科、社会开发工学科、电气情报工学科;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设有工学研究科(博士前、后期课程:物质工学专攻、机能工学专攻、情报工学专攻、社会工学专攻、都市循环系统工学专攻、产业战略工学专攻、未来材料创成工学专攻、创成模拟工学专攻),我所在的工学部即为创成模拟工学专攻。名工大校园面积不大,基本是建筑群,在校学生人员不多,只有5000人左右,是一所典型的研究型工科院校。名工大很重视对外交流,同国内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有合作交流。

  

 

这次来日本,名工大给我办的是6个月的留学签,因此,我来这边是属于博士阶段学习的性质。我在这里的导师是张锋教授,也是中国人。他是日本岩土领域第一个中国籍正教授,他研究方向主要是土体本构模型研究和地震工程,在日本岩土界很有名气。来这边后说中文和英语都可以,因此语言上的问题不大。由于我的研究方向是地铁列车振动对地铁隧道长期振动的影响,因此和张老师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关联性。主要是学习张老师提出的Cyclic Mobility Model动力本构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来做一部分研究工作。
来这里后,张老师给我上了6次课,每次3小时(见图),给我教授了土力学的本构模型理论,动力固结理论和土体的很多基本概念。最大的收获是对土力学的很多基本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澄清了许多概念的错误认识。最大的体会是国内的土力学教育和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忽视了很多基本概念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整个学科建立起来的框架无法理解,所教授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零散的、没有逻辑性的,导致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个大的感触是,国内的岩土教学忽视了试验这一块。国内学生很容易的就知道了很多概念,很多理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土力学要建立这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怎么逐渐地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一句话,理论和试验脱节,学生只是从书本上吸收了很多知识,但是不明白来源的过程和结论的验证过程,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怀疑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即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于是,在科研中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溯本追源,对模型或方法中的参数或概念逐个推敲,抓住问题的本质,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内应试教育带来的很大弊端。

  

在这里和张老师基本每周都有讨论,虽然每次都被批评,但是每一次批评都能引起自己的深度反省,反省自己学习方法、思考问题、以及批判性思考上的不足。尽管张老师每次都十分严厉指出我的不足,但自己还是很感谢他给予的指导,也让我明白学术长路漫漫,学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永远要勤奋,永远要独立思考,永远要钻研吃透,不要浅尝辄止,不要忽视试验,不要粗心大意。
我觉得这三个月是自己读博阶段一次难得的学术训练,三个月的时间能起到溶解老旧僵化的思维习惯的作用。此外,来这里的时间刚好赶上了日本学生的毕业季。分别参加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答辩。他们答辩的一大特点是,答辩的时间严格遵守,答辩的效率较高。本科生答辩时间恪守10分钟,其中答辩人汇报7分钟,到第5分钟响铃1声,第7分钟响铃2声,然后老师提问3分钟,到第10分钟时响铃3声;硕士答辩时间为20分钟,其中汇报12分钟,到第10分钟是响铃1声,第12分钟时响铃2声,然后老师提问8分钟,到第20分钟时,响铃3声;博士答辩有些不同,个人汇报时间为45分钟,但不限定提问时间,而且博士答辩通知是提前在网上面向社会公开的,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来听。另一个方面是,他们的答辩并没有像国内那种要专门邀请校外专家来参加答辩,都是自己所在院、系的老师,还有一些校外来的教师或企业的科研人员。学生则是整个专业的,基本都要去聆听。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生答辩要正式和严格的多,论文评审也严格一些。国外主要是导师负责制,答辩之前论文由导师评审,签字且盖章定稿了,然后送教务处盖章即可封存,答辩之时只需打印一本供前来聆听的学生传阅。日本研究生毕业也没有论文发表要求,要发表论文一般只需向每年召开一次的地盘工学协会发表会投稿即可。
好了,讲完了严肃学术上的一些经历和收获,下面说一些生活上轻松的片段吧。来日本不得不说一说日本的美食。日本的食物似乎以少量而精致取胜。做出来的食物一是尽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二是讲究主材与配料之间搭配,使食物看起来很精致的样子。不同于国内以油炒为主的食物,日本的饮食相对清淡一点,而且蔬菜和鱼片基本是生吃的。当然,在外面吃饭价格比较贵,大多数时候还是自己做饭。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参加了2015年度的名古屋中国春节祭。这是由中国驻名古屋领事馆组织举办的一项重要的春节庆祝活动,我们在名古屋的一部分留学生也参加春节祭的安保任务。在连续三天的露天演出中,中日不同类型的节目,歌曲,舞蹈,戏剧等轮番登场,真是享受到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同时场内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可以让你一饱口福。让我感受海外迎新年的热闹喜庆气氛之时,也让我看到在日本华人华侨团结友爱的一面。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筹划办好春节祭,让在日本的中国同胞也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同时也向日本人民展示了中国的文化,美食,友善一面,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故事。
 

     

还有令人难忘的除夕之夜,名工大和名古屋大学的留学生们一起包饺子,吃火锅迎接新春到来。男女同学分工合作,其乐融融。吃到各自包出来的风格各异的饺子,真是让大家有了家的味道,新年的热闹。
 

 

虽然留学的日子里大都数时候是平淡的,甚至在这种宁静的生活中还有一丝丝的孤独,但是三个月的时间毕竟是一个难得经历。下面说一说我亲身感受一下日本的印象。日本给我的最大感触可以简单归纳为三个字:静、净、敬。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的行列,因而民众的素质相对较高。另外,他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80年代末逐渐完成,因而很少看到像我们国内那样大修大建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因此,让我首先的感觉是,日本比较安静。以名古屋市为例,名古屋作为日本第四大城市,人口260多万,但是被划分为26个区,所以名古屋的道路、建筑物的规划相当整齐,而且注重划整为零。这样不同位置的人流,车流可以有机疏散,各区内街道,建筑物就显得非常宽敞,出行非常顺畅,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所到之处,人口密度并不大和拥挤,因此就显得整个城市相对幽静了。另一方面,日本人在列车上、公交车上等公共场所人员集中的地方极少说话,很多时候是在看书或闭目养神,整个车厢非常非常的安静。即使有讲话的人也是非常的小声,在车上打电话的几乎没有,这让我感到十分的震憾。若不是亲身经历,无法体会车厢内鸦雀无声的感觉。我想这个方面应该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公共场所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不要影响到别人。
感受到的第二点是日本很干净。一来日本感受到这里的天空碧蓝的,空气是清新的,水是清澈的,道路是整洁的,这和国内形成强大的反差。空气,水,蓝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不得不承受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后果。名古屋每天的空气质量都是优良级别的。一方面,名古屋市的地面硬化率很高,除了植被覆盖的地方,道路基本被沥青硬化,每周1-2次的降雨可以将路面清晰的很干净,故这里也没有环卫工人的存在;第二,这里的垃圾是严格分类的,大马路上很少有垃圾桶,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是要靠自己存放到小区指定区域,每周有两天固定收垃圾的时间。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致,除了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和大型垃圾外,瓶罐类、包装盒类以及书刊是都是要作为资源性垃圾回收的,并用不同蓝色和表示的塑料袋来装垃圾。垃圾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利国利民。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
第三点,那就是敬了。在日本,人与人之间交流很讲究用语的,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说,在不同的环境下说都有不同表达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日语里面有大量的敬语表达了。日本是一个很讲究礼节的地方,比如我们早上到了办公室,和身边的人必须问候,碰到了熟人也必须问候;另一方面,日本人的敬业态度和服务态度也是体现了“敬”的文化。对待消费者和客户,点头,鞠躬,下蹲或下跪式服务很常见,初来咋到还有一点不适应。譬如在校食堂吃晚饭后,收银员总会对着我们每个人说“谢谢您了”。我觉得这种礼节性的问候和敬语、以及看似卑躬的服务,体现你对别人的尊重,也一定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好的服务态度总是赢得别人信任的必备品质吧。
 

  

 

总之在日本短短三个月的留学之旅是我的一次难得经历。在追寻学问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见闻和阅历。让我对日本这个民族,对日本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由于篇幅有限,我不能详述这里的一切所见所闻,只能将一些初步的印象汇报出来。让我欣喜的是,当我准备启程回国的时候,这里的樱花终于绽放了。她是在回应我的等待吗,她是在向我告别吗,我不知道。望着春色满园,满地樱花盛开的美景,看着洁白的樱花开满枝头,回想在日本这几个月来宁静的生活,我只想说,寒冬走过,春天终会到来。樱花盛开就是最好的解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经受得住时间的等待,看着她在阳光下灿烂地微笑,静静地绽放她久违的美丽。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感叹,生活其实也挺美好的,不是吗?
  
致谢
 
归国之际,我要感谢同济大学短期出国访学项目的资助,感谢我的导师黄宏伟教授在留学期间的关心,感谢名古屋工业大学张锋教授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感谢名工大的顾琳琳博士生,邱晓烨同学以及留学生会所有小伙伴的关怀,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的生活又增添一份光彩,谢谢大家!
 
黄 强
 
2015-04-05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