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时至深秋,隧道五室的13名同学在薛老师和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太湖明珠”――无锡,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秋游!!!

第一天的安排不多,上午参观无锡地铁2号线,下午游锡惠公园、惠山古镇。
上午十点,在经历了将近三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乘车来到此行的目的地――江苏省无锡市。耐心的参观完无锡地铁二号线,稍作休整吃点午饭,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锡惠公园。

游前补了补知识,了解到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
惠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1958国家对其进行开发整理,开凿了映山湖,锡山就与惠山连成了一片,这一带被命名为为锡惠公园。
入院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悬于院门上的书有“惠麓钟灵”的牌匾,加上古香古色的街道,一股人杰地灵之感扑面而来。穿过院门,是一条青石铺就的长廊,长廊上最吸引人的就是沿街的特色食品:大到无锡老字号油酥、号称十大小笼馒头之一的秦园小笼,小到过目难忘的麦芽糖、酸甜爽口的糖葫芦,再到奇形怪状的老乌菱、金佛手,还有白果(银杏)、宜兴大板栗。刚进公园,殷建国师兄就不见了,后来一问,买秦园小笼包去了!!
好不容易摆脱吃的“诱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菊花的海洋――金秋菊展。数万盆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菊花,分布在景区内多处地方。尤其是古迹区中轴线以及寄畅园、二泉书院等处,更是集中了菊艺盆景、品种菊、造型菊、球形菊、龙菊、悬崖菊、塔菊、菊花展架等多种形式菊艺作品,格外吸引眼球。在休闲区内,布置有各色景点、花境,摆放菊花与草花,烘托展览气氛,也为公园增添一抹勃勃生机。师兄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跟随一拨游客,我们深入到锡惠公园。怀着很大的好奇心,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二泉”。可惜的是所谓的天下第二泉,出水量少的可怜且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巨大的心里落差之下,游客难免有些失望。
公园内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几颗百年古树。在寄畅园镜池西南,有三颗香樟古树,最老的一颗有410年的树龄,需要两个成人才能合抱,另外两个也有300年以上树龄。当然,最最震撼的当数锡惠公园大同殿前、听松石床旁的古银杏。相传,这棵树是明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植的雄性银杏。这棵古银杏树身倾斜,树形优美雄伟,它宽厚的胸围,可容四五人合抱。树根嶙峋,树身斑痕结节,布满苔藓,它见证了惠山风采六百多个春秋。同学们纷纷与这颗“老寿星”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出了锡惠公园,登上锡山,一览京杭古运河之雄姿,一天的行程也到此结束。
时间2014年11月16日星期日,地点四星级酒店山明水秀大饭店。经过一晚的休整,一扫昨日的疲惫,早上大家用过早餐,大约8点左右,在微微凉意之中我们踏上了前往太湖鼋头渚的客车,心头一阵激动。

驱车很快便到达无锡AAAAA级风景区鼋头渚。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话说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鼋头渚,此话一点不假。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门楼,上盖橘黄色琉璃瓦,正面有“�x�^渚”三个鎏金大字,背面书“山辉川媚”,威武壮观,令人称奇。沿路往前走,“太湖佳绝处”牌坊映入眼帘,据说这五个字的来历大有说头,是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期间大家还邀请庆昕师兄给我们做解说,好不热闹。信步走入“太湖佳绝处”,踏上拱形的长春桥,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堤上种的是樱花树。站在湖堤之上,近处湖面上是一艘木质帆船,如此近距离的观摩,心头顿生一种历史沧桑感,看旁边的说明牌,才知道船名叫“七桅瓜船(霞客号)”,是太湖水域仅存的一艘数百年古帆船,相传明万历丁未年(公元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坐此类船只自鼋头渚“具区胜境”古码头出发,壮游中华。不远处绿地尽头就有徐霞客的铜雕像。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的是“具区胜境”牌坊,背额“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旁边湖水之上有几座宫殿式祠宇,走廊上有位小朋友在吟诵诗词,古典的中华文化和浩渺雄浑的太湖让人顿生敬畏之心。继续往前,一座高高的灯塔耸立湖畔,让人想到了古时候渔民捕鱼晚归,全靠这座灯塔来指引回家的路,难怪有人要为它作铭“鼋头渚灯塔铭”。此间确是赏湖的绝佳处,极目远眺,广袤的湖面尽收眼底,心情顿时为之一畅。小路之上,一头铜铸神龟拦住去路,大家拿出硬币掷于其上,为亲朋好友祈福。拾级而上,澄澜堂雄峙于半山腰,建筑宏伟,气势恢宏,两旁对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道出了鼋头渚诗情画意之胜景。绕过澄澜堂,路上有很多小亭楼阁,通幽的小径两旁,金黄的银杏叶和火红的枫叶衬托出深秋的萧瑟,然而,这萧瑟之意也别具一番风味,漫步其间,萧索的美景久久萦绕于心田。拾级上山,向“鹿顶迎晖”进发,山路旁是一片樱花林,然而,花儿早已凋谢,樱花错过了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攀爬,“鹿顶迎晖”四个大字赶走了稍许疲惫的心情。顺势爬上舒天阁,太湖胜景在一片薄雾之中更显灵秀,极目远眺,景色尽收眼底,心情舒畅至极。兴尽而归,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不走回头路”,下山我们选择了一条更为陡峭的山路,虽然,这条路让我们多走了一些脚程,但小路之旁苍郁的树木却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下山之后,几乎没怎么休息我们就匆匆赶往码头,期待拥抱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当然这里叫“太湖仙岛”。坐上游船,陪伴我们的有海鸥,还有不叮人的蚊子,一大一小,一黑一白,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游船上凛冽的寒风着实让人消受不起,然而,“阳光总在风雨后”,上岸之后,虽然没有等到期许的阳光,但是,美丽的风景,古朴的人文气息还是让人心情为之一振。登仙岛,过风雨桥,进南天门,聆听“暗藏玄机”的太极神韵,品评香樟树、女儿红、状元红的深刻寓意,感受“花雕酒”的诙谐幽默,鉴赏名人诗词好字,随处可见的人文气息,信手拈来的中华文化,让人感触良多。走进仙岛深处,才发现此岛集儒释道于一身,有儒学家国天下的情怀,有菩萨罗汉的雄伟石雕,有老子李耳的金色坐像和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涓涓细流,润物无声,鼋头渚一游,收获的不仅是过眼烟云的美丽风景,更多的是心灵的熏陶和思维的启迪。

仙岛归来,宋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我们也毫不客气的填饱早已饥肠辘辘的肚子。

用完午餐,稍事休息,前往最后一站。聆听有关地铁中所用的传感器的知识,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在对此知之甚少,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还是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很多,明白了传感器的两大核心科技:抗干扰和电池,就如同我们人一样,要有抵制社会上各种诱惑的能力,而且,还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
秋游告一段落了,收获颇多的我们将在随后的学习和科研之中做出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