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奥斯陆整整一年,答应张洁老师介绍一下在挪威做博士后的体会和见闻很久,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于笔端。今天,借一周年这个算是有些纪念意义的日子,介绍一些自己的见闻与体会。一年的经历,更多的是内心深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自由开放的大环境,还是平等严谨的学术氛围,都让人感触良多。借助教研室这个平台,我想与各位老师和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下心得和感受。只是鉴于认识角度和深度的问题,所谈未必具有代表性,因此仅供大家参考与交流。以下主要就挪威土工所、欧盟研究项目、挪威研究与文化氛围以及一些自我体会做逐一介绍。
(1)挪威土工所简介
挪威土工所(Norwegian Geotechnical Institute,简称NGI)成立于1953年,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位执行董事(managing director),分别是Laurits Bjerrum (1953-1973), Kaare Høeg(1974-1990), Suzanne Lacasse(1991-2011)以及 Lars Andresen(2011-present)。其中,Dr. Suzanne Lacasse在滑坡风险分析领域作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应该也是最为我们教研室熟知的一位专家了。她在任期间是NGI快速发展的20年,她本人也对NGI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付出和牺牲,直到去年才与Kaare Høeg结婚,成立了家庭。当然,两位NGI 执行董事的结合也成为岩土科学界的一段佳话。现任执行董事Dr. Lars Andresen是一位数值计算方面的专家,为人低调内敛,典型的挪威style。Dr. Lars Andresen今年年初上任以后,对NGI的各个部门进行了重新整合,现在的主要部门有Offshore Energy、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atural Hazards以及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其中最大的部门是Offshore energy,主要依托于挪威近海与海洋研究方面的优势,是NGI效益最好的部门。其次为Natural hazards,主要涉及雪崩、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海啸等方面的研究。2002年,NGI获得卓越科研机构的嘉奖,得到挪威科学委员会的十年资助项目,开始主持国际地质灾害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Geohazards, 简称ICG)的工作。ICG 其他的合作科研单位还有奥斯陆大学 (University of Oslo),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挪威地质调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Norway)以及NORSAR公司。ICG现在的主任为Dr. Farrokh Nadim,也是我博士后阶段的合作导师。ICG到今年年底就将结束它十年的使命了。十年间,总共有来自接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得到了在ICG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我也十分有幸成为ICG的最后一位博士后。
(2)欧盟项目简介
从1984年起,欧洲开始实施自己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简称“框架计划”)。迄今,已经执行了六个框架计划。该计划是欧盟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技计划,每期执行4年,具有研究国际前沿和预竞争性科技难点的特点,是欧盟投资最多、内容最丰富、市场目的最明确的全欧洲性科研与技术开发计划。
2005年4月,欧盟委员会采纳了新的欧盟研究计划的建议,开始实施欧盟第七框架计划(2007~2013年)。与前几个框架计划不同,第七框架计划为期7年(2007~2013)。欧盟项目是欧洲多国项目,一个项目要求至少有3个不同的欧盟成员国或协约国参与。具体常见项目的特征为:合作者6-12名,职能上具有互补性,至少由4个国家组成;总体规模2百万-1千万欧元,有一些更大,项目周期一般3-5年。从项目资助额度以及周期来看 ,一个欧盟研究项目大致相当于国内的一个973课题。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也是我的博士后阶段的研究课题,正是由欧盟第7框架计划资助的。课题名称为New Multi-HAzard and MulTi-RIsK Assessment MethodS for Europe (简称MATRIX,项目周期为2010.10-2013.10)。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发展一整套应对多灾害(地震、滑坡、火山喷发、海啸、洪水以及森林火灾等)、多风险的研究方法与框架。项目的主要合作单位有GFZ、BRGM、AMRA、NGI/ICG、TU-DELFT以及ETHZ等12家。NGI/ICG的主要任务是地震触发的滑坡与泥石流风险评价、多风险评价与管理框架研究以及多风险分析中不确定性的应对。我们的最终研究报告将会在本月底完成,如果有从事相关研究课题的师弟师妹对我们的课题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学习。此外,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相似主题的其它欧盟科研项目,如已经结束的MOVE和SAFELAND,当前正在开展的KULTURisk、SYNER-G以及CLUVA等,已完成的项目报告均可在相应的网站上下载。
(3)挪威研究与文化氛围
挪威的福利与教育体系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低人口密度(国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万)的基础之上的。挪威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费用都是由国家来支付的。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为奥斯陆大学(UiO)以及挪威科技大学(NTNU)。基础研究是奥斯陆大学的基石,挪威科技大学在工程和自然科学领域首屈一指。NGI大部分员工为NTNU毕业。由于挪威大部分公立大学免学费,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开始申请来挪威就读本科。同时,这些学校为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提供的待遇也是相当诱人的,除去良好的试验室及科研条件以外,硕士研究生每个月的补助大约为10,000元人民币,博士研究生的工资可以达到每月20,000-25,000元人民币。
来挪威以前,对挪威的印象只是和强悍,威猛以及北欧海盗等词汇联系到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才逐渐体会到了这个国家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细腻的民族情感。谈到挪威的文化,当然离不开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对挪威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代表作《玩偶之家》正是反映了挪威的社会及意识形态的转变。时至今日,挪威已经完全演变成女权社会,女人在挪威的社会地位很高,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具有相同背景的两位男性和女性求职者来说,最终的结果毫无疑问是会录用女性求职者。所以,大部分挪威男人的性格是低调沉默,而女人的性格则是开朗健谈。
(4)自我体会以及对教研室研究的一些建议
在国外做博士后,除了做好研究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以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过语言关。国内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读和写,对于听说的训练是很匮乏的,出国之前我也曾担心自己的语言不过关。其实到了英语环境,多开口说就会好的。虽说开口越多,犯的错误越多,但由此学到的正确表达也就越多。挪威人的英语都非常好,他们从小就是挪威语与英语双语学习。世界上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以外,挪威可能是说英语说得最好的国家了,这一点和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此外,我们的项目基本两周一次正式的例会,每个人都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进展,久而久之,自己说的多了,听别人讲的也多了,慢慢地,交流就不成问题了。相比于语言,反倒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是主要的。
要做好科研,就要结合自己的课题大量、广泛阅读文献。阅读文献是贯穿整个科研工作全过程的必修课,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献,能很快了解研究动态和前沿,并形成一些好想法,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当然阅读文献也要有的放矢,起码要了解与自己研究课题相近的几位大牛,然后密切关注他们的研究进展,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小的改进或发展,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此外阅读的文献不仅局限在本研究领域,还应关注一些热门领域,尽管读起来似懂非懂,但是,对开启思路很有帮助,学科交叉有时通过阅读文献就能实现。特别对于做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的各位来说,本来风险分析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到的灾害机理不一样,承灾体的破坏机理不一样,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化的差异。
学术在于交流,闭门造车很难造出好车。别人的寥寥数语,有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交流,还可以与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生阶段一定要经常参加学术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就这一点来说,由于黄老师宽阔的国际视野,我们教研室在整个同济甚至国内,也是处在领先地位的,当然我本人也是受益者之一。在读博期间,我参加过多次国内外正式的学术会议,去过美国、新加坡、青岛以及西安等很多地方。每次参加都感觉收获很大,通过参加会议,找出差距,也找到新的思路,有时甚至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甚至后来申请来NGI做博士后,除了黄老师帮忙联系以外,2008年西安滑坡会议时与Dr. Suzanne Lacasse以及Dr. Farrokh Nadim的当面交流也是不无关系的(呵呵,以图为证)。除了参加学术会议,与教研室或者同系同学院研究课题相近的同学也应该多多交流。教研室中应该至少有两位同学做的研究方向相近,所以只要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不必拘泥于在教研室例会的时候再讨论。
岩土工程风险研究其实最主要的两部分就是灾害概率与强度分析以及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对于灾害概率分析,有经典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蒙特卡洛,FORM,FOSM,贝叶斯等)来支撑,伴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也有越来越多的新的方法涌现。对于承灾体易损性研究来讲,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建筑物易损性研究方面,结合数值计算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欧洲已经在地震(意大利的AMRA,德国的GFZ等)、滑坡(挪威的NGI,西班牙的UPC,荷兰的ITC等)等领域作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发展了一系列的易损性曲线。MATRIX项目在多灾害易损性以及Time-dependent易损性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教研室在可靠度计算方面应该已经有了很多开拓性的研究,以后可以在易损性分析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有兴趣的师弟师妹也可以关注一些这方面的进展。
一年的博士后工作,感觉有了一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多多交流,共同提高,希望也能对教研室更快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欢迎各位毕业的或者在读的师兄弟、师姐妹与我联系交流,我的邮箱:zqliu1982@163.com,zhongqiang.liu@ngi.no。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