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13日,第七届全国青年工程风险分析和控制研讨会在南昌国际博览城绿地铂瑞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主办,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7家单位联合承办,武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13家单位共同协办。大会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工程灾害风险分析和防控”为主题,旨在探索国际前沿的工程风险智能分析与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促进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领域的学科进步与技术发展。来自全国岩土工程风险领域的国内外青年学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200余人参会(图1)。
图1 第七届全国青年工程风险分析和控制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张冬梅教授作为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长受邀为开幕式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到场的领导嘉宾表示了感谢,并鼓励与会人员积极参与研讨会报告的交流与讨论,最后祝愿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图2)。
图2 张冬梅教授致辞
周鸣亮副教授受邀做了题为“富水断层破碎带围岩渗透失稳机制及安全风险评价”的学术报告(图3),介绍了富水断层带力学特性表征,进行了围岩渗透失稳全过程分析与安全风险定量评价。
图3 周鸣亮副教授作报告
陆盟博士后作题为“降雨条件下公路边坡韧性概率评估”的报告(图4),介绍了公路边坡功能演化表征与韧性概率评估方法,长沙理工大学唐栋教授和武汉大学刘鑫教授为陆盟博士后颁发报告证书。
图4 陆盟博士后作报告
我室博士研究生叶振威、陈辉、白皓、倪佳泽、宋贺杰等多位同学积极参与了研究生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叶振威博士进行了题为“地铁盾构隧道注浆整治模型试验研究”的汇报(图6),介绍了盾构隧道拔管提升注浆整治室内模型试验平台的搭建过程和相关细节,并总结了试验的初步结果以及未来的拓展方向,并获得了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图5)。陈辉博士作了题为“三维土体强度参数空间变异下重力式挡墙系统可靠度分析”的汇报(图7),介绍了融合随机场模拟与离散破坏机制的随机极限分析法,量化了挡墙系统失效概率与设计指标的关系。白皓博士作了题为“极端降雨下多层地铁网络运营风险评估”的汇报(图8),介绍了大尺度地铁网络在极端降雨下运营风险的评估方法,并以上海为例介绍了运营风险呈现指数分布的特征。倪佳泽博士作了题为“考虑耦合和传递的多因素风险耦合效应定量评价方法”的汇报(图9),介绍了建立的多因素风险耦合评估模型,以及其中耦合系数和传递系数的求解方法。宋贺杰博士作了题为“考虑风险相关性的隧道工期概率估计模型”的汇报(图10),从工序层面通过贝叶斯网络综合考虑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建立隧道工期概率估计模型的方法,为隧道进度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并获得了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图5)。以上报告引起了参会者的积极讨论。
图5 叶振威博士、宋贺杰博士获优秀研究生报告
图6 叶振威博士作报告
图7 陈辉博士作报告
图8 白皓博士作报告
图9 倪佳泽博士作报告
图10 宋贺杰博士作报告
4月11日晚上,与会青年学者召开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青年论坛委员会工作会议(图11)。我室张东明教授主持会议,周鸣亮副教授和陆盟博士后参加会议。会议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七届全国青年工程风险分析和控制研讨会工作准备情况、青年论坛工作汇报、全国青年工程风险分析和控制研讨会申报流程、第八届全国青年工程风险分析和控制研讨会情况介绍以及青年委员自我介绍和讨论。
图11 张东明教授讲话
会议于4月13日下午圆满结束。为期三天的会议,促进了国内岩土工程风险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我国智能化工程防灾体系提供了前沿理论支撑和创新实践路径,彰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大工程安全保障中的战略价值与应用前景。
图12 隧道五室师生合影
撰稿:陈辉
编辑:刘元
校对:王森
审核:申轶尧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