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12日,第六届全国青年工程风险分析和控制研讨会在南京隽恒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主办,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协办。大会以“极端条件下土木水利工程中的岩土构筑物灾害风险分析与韧性控制”为主题,旨在探讨国际前沿的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促进相关研究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学科的发展。来自全国岩土工程风险领域的国内外青年学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200余人参会(图1)。
图1 第六届全国青年工程风险分析和控制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我室黄宏伟教授受邀作“区块链赋能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用”主题的大会特邀报告(图2)。黄宏伟教授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痛点出发,结合区块链技术能保障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提出将区块链技术赋能隧道施工风险管控,并以施工火灾风险与塌方风险为案例介绍了应用思路与效果。报告引起了广大参会者的积极响应。
图2 黄宏伟教授作报告
张冬梅教授作为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长受邀为开幕式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到场的领导嘉宾表示了感谢,并鼓励与会人员积极参与研讨会报告的交流与讨论,最后祝愿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图3)。
图3 张冬梅教授致辞
黄忠凯助理教授受邀在专题会场“基础设施灾变风险韧性防控”主持报告,并进行了题为“不确定条件下地下结构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的学术报告(图4),介绍了最优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地下结构抗震韧性演化规律。该方法通过评估地下结构在不确定性地震条件下的地震风险和抗震能力,为地下结构安全运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4 黄忠凯助理教授作报告
申轶尧博士后作题为“可液化夹层场地盾构隧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学术报告(图5),介绍了可液化土层中适用于预测盾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的标量型和矢量型地震动强度指标,构建了盾构隧道结构在三种典型可液化场地中地震易损性曲线和曲面,给出了盾构隧道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失效概率。
图5 申轶尧博士后作报告
谢小创博士后作题为“盾构隧道涌水涌砂引起的地层-结构灾变演化”的学术报告(图6),介绍了基于物质点法-有限元法的隧道涌水涌砂耦合分析方法,并分析了复杂环境条件下盾构隧道涌水涌砂引起的隧道结构与地层灾变演化规律,为隧道结构的灾害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6 谢小创博士后作报告
陆盟博士后做了题为“降雨诱发滑坡运动距离超越概率评估”的报告,介绍了降雨诱发滑坡全过程数值模拟手段与概率分析方法,成都理工大学曾鹏教授和武汉大学王顺教授为陆盟博士后颁发报告证书(图7)。
图7 陆盟博士后作报告
我室博士研究生孙源、朱锐等多位同学积极参与了研究生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孙源博士进行了题为“考虑纵向性能的盾构隧道场地勘察方案有效性评估方法”的汇报,介绍了如何考虑钻孔信息价值对隧道进行优化设计,并获得了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图8)。朱锐博士作了题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城市公路隧道火灾人员伤亡概率分析“的汇报(图9),立足城市公路隧道火灾的特点,通过引入不确定性理论从火灾场景模拟、人员疏散仿真、伤亡准则判定与损伤概率分析四个模块讨论了火灾人员伤亡概率分析模型的架构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上述理论模型的应用方法。以上报告引起了参会者的积极讨论。
图8 孙源博士获优秀研究生报告
图9 朱锐博士作报告
5月10日晚上,与会青年学者召开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青年论坛委员会工作会议。我室张东明教授任新一届青年论坛委员会主任(图10),总结分会成立以来的历程,展望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未来的发展。我室张冬梅教授、张洁教授代表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会出席,并表示将全力支持下一届青年论坛委员会的工作,并寄语祝愿青委会的青年学者再创佳绩。黄忠凯助理教授、张晋彰博士后、谢小创博士后、申轶尧博士后、陆盟博士后参加会议。会上谢小创博士后、申轶尧博士后、陆盟博士后申请加入青年委员会,经委员举手表决顺通过。
图10 张东明教授讲话
会议于5月12日下午圆满结束。为期三天的会议,探讨了国际前沿的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促进了国内岩土工程风险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学科的发展。
撰稿:陆 盟
编辑:陈辉浩
校对:章艺严
审核:申轶尧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