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我室第114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大组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08-02

    2022年7月11日,隧道五室在线上举行了第114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大组会。本次会议由张冬梅老师主持,黄宏伟老师、张洁老师、张东明老师、周鸣亮博士后及我室其他老师同学均线上参会并热烈讨论。

本次大组会的主题是多重耦合与机理研究,共有11位同学参与汇报,分别是华雨杉、余煜、陈亚宁、初巍、周雅婷、冯千珂、赵森森、田恒蛟、舒禄山、陈志海和王天鹏。11位同学就近期的研究进展及下阶段工作计划等向各位老师与同学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针对部分研究难点与老师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华雨杉汇报的题目是《注浆过程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基于监测数据对注浆隧道注浆效果展开评价和分析,老师们建议其在研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铁初始状态、外部扰动因素、周围地层情况以及注浆情况。

余煜汇报的题目是《层状赋存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力学特性及其本构表征》。主要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层状赋存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讨论环节老师们建议其考虑参数反演的唯一性以及数值模拟中不同土层之间的连接方式。

陈亚宁汇报的题目是《既有隧道受到穿越扰动影响的易损性评价》。通过建立的易损性评价体系分别计算待评价工程既有隧道的自身抵抗能力和开挖产生影响的强度指标。针对其汇报,老师们对仅采用纵向曲率进行易损性评价得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初巍汇报的题目是《注浆对既有横向大变形隧道变形恢复及其机理的研究》。展开了注浆体的宏细观分析和注浆过程的离散元模拟,展示了注浆下土体运动动态和浆脉分布。老师们建议其在模拟中考虑浆液填充的影响。

周雅婷汇报的题目是《深层地下空间结构的抗震韧性研究》。进行了多组的动三轴和共振柱试验对深层土的动力学特性展开研究。老师们建议考虑深层土侧压力系数大的特点,试验中尽量施加高围压保持和实际情况相近。

冯千珂汇报的题目是《城市隧道水侵机理研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固定水深条件下地铁车站的水侵过程,通过足尺楼梯试验进行了数值标定。老师们建议其在模型标定之后对上海地区典型地铁车站展开模拟分析。

赵森森汇报的题目是《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分布式凹凸榫受力特性》。基于Abaqus软件开展了分布式凹凸榫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中老师们建议考虑凹凸榫结构在设计上起到的作用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周雅婷同学进行线上汇报


田恒蛟汇报的题目是《高地应力下的岩爆数值模拟研究》。其利用PFC中颗粒的速度场表示爆炸效果,老师们提出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模型尺寸。

舒禄山汇报的题目是《TBM刀盘滚刀受力分析》。通过修改接触模型建立刀盘滚刀受力预测模型,预测刀盘不同区域上滚刀受力状态。

陈志海汇报的题目是《水平荷载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可靠度分析与优化设计》。基于3D-FEM标定大直径单桩Qb-yb关系,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大直径单桩设计方法。老师们讨论了根据其研究,现有规范在本案例低估程度是否有体现。

王天鹏汇报的题目是《考虑风浪和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海上单桩基础性能设计》。其考虑风浪(荷载)的不确定性和岩土参数(抗力)的不确定性,来进行海上风机单桩基础的基于性能设计。老师们提出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海上叶片旋转速度、冲刷等影响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沿深度方向变化。

王天鹏同学进行线上汇报

针对同学们的汇报内容,老师们都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与指导,并针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相关研究方向的同学也与汇报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老师们更是反复强调,我们做研究要了解实际工程的特性,思考研究内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形式。

黄宏伟老师点评

汇报结束后,黄宏伟老师指出大组内的汇报应适当简化研究背景,同时由于小组内也有日常组会讨论,汇报内容应提前与自己导师沟通,大组会上主要听取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意见。此外,黄老师还对同学们表示了关怀与鼓励,假期期间,要多陪父母,多做家务,并提醒同学们近期疫情反弹,不管身在何处都要积极配合当地防疫政策。


撰稿人:周文鼎

编辑人:姚鸿增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