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动态
我室硕士生贾非、史沛哲、汪加轩、王家旭顺利完成硕士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2022-06-23

202269日下午14:00点在腾讯会议室举行了贾非、史沛哲、汪加轩、王家旭四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的答辩主席为上海交通大学杜守继研究员,下半场的答辩主席为同济大学张冬梅教授。答辩委员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刘德军副教授,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邵华高级工程师,同济大学王飞副研究员,同济大学薛亚东副教授。答辩秘书为同济大学周鸣亮博士后。与会旁听的还有五室的各位同学等。


首先由贾非同学介绍他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盾构隧道衬砌表观病害识别优化方法研究》。论文针对盾构隧道复杂环境下表观病害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优化问题,首先构建了包含多种病害、适用于不同识别任务的高质量数据集,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开发了盾构隧道病害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模型检测原理,提出了基于数据集病害形态分布的模型评估与优化方法,实现了病害的快速准确检测。最后基于网络结构特征和渗水病害特点进一步对分割模型进行优化,改善了模型的分割性能。

1 贾非同学进行线上答辩

然后由史沛哲同学介绍他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为《基于三维重建的盾构隧道病害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基于三维重建等跨学科技术,对盾构隧道病害检测与评估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基于SfM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的盾构隧道三维重建方法,建立了盾构隧道三维重建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重建和深度学习,提出了SfM-DL隧道病害检测方法,实现了隧道病害的三维可视化和高精度量化分析。最后基于可拓学构建了盾构隧道健康评价方法,通过对上海地铁的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2 史沛哲同学进行线上答辩

接着是汪加轩同学的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TBM破岩机理及掘进参数优化研究》。论文通过物质点法模拟了滚刀破岩,揭示了滚刀受力的三阶段特征及岩体破碎机理;接着揭示了贯入度为TBM施工关键因素,通过建立最优破岩状态样本库,提出了最优贯入度预测模型并进行工程验证;最后基于破岩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岩体的多模态掘进参数优化策略,结合依托工程明确了量化指标,验证了优化策略对不同强度岩体的适用性。

3 汪加轩同学进行线上答辩

最后由王家旭同学介绍他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为《基于iS3的盾构隧道地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针对盾构隧道地质不确定性及风险评估问题,首先提出了隧道工程地质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地质不确定性和隧道工程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地质风险评价提供了量化依据。其次提出了基于隧道地质动态识别的掌子面失稳风险动态评估方法,揭示了岩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和断层破碎带展布姿态对掌子面失稳的影响规律。最后依托iS3平台设计了盾构隧道动态风险信息管理框架,搭建了动态风险管理应用模块,为盾构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的动态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4 王家旭同学进行线上答辩


每位答辩人介绍完成后,各位专家老师分别对论文汇报进行了点评与提问,也针对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随后,四位同学针对各位老师的提问进行了依次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贾非、史沛哲、汪加轩、王家旭四位同学的论文和答辩表现进行打分,对答辩结果进行投票。对投票结果统计后,答辩委员会主席杜守继与张冬梅分别宣读四位同学的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其论文答辩,同意授予贾非、史沛哲、汪加轩、王家旭四位同学工程硕士学位。接着四位答辩同学发表了答辩感言,表达了对各位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的感激之情。最后薛亚东副教授对四位同学寄予了希冀,鼓励四位同学更加砥砺前行。

撰稿:史沛哲、汪加轩

王家旭、贾非

周烨璐

编辑:姚鸿增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