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30日,第十四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该会议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会议线下注册代表4000余人,线上参会人员近6万人次。我室张冬梅教授、张洁教授、张东明教授、周鸣亮副教授、张晋彰博士后、申轶尧博士后、周烨璐博士研究生以及姜琪浩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张冬梅教授受邀作题为《盾构隧道渗流侵蚀试验与数值模拟》的邀请报告。围绕分会场“岩土基本特性与本构关系”的主题,张冬梅教授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模拟管线渗流侵蚀过程的模型试验装置,该试验阐释了管线破损引发的渗流侵蚀机理,并采用离散元、有限元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管线渗流侵蚀对邻近基桩的影响,深入揭示了侵蚀对基桩受力与位移的影响机理。报告得到了广大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交流。
图2 张冬梅教授作邀请报告
张东明教授于“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分会场及“岩土工程前沿交叉论坛”中分别作题为《地铁运营隧道结构多病害智能诊断方法与应用》与《物理信息双驱动的长距离隧道纵向结构安全诊断》的学术报告。在“隧道多病害智能诊断”报告中,张东明教授介绍了隧道多病害的数据采集、特征提取、编码解码以及在线分析评估的框架;在“物理信息双驱动隧道安全诊断”报告中,介绍了由单一驱动分析模型向数物驱动框架发展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图3 张东明教授在“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分会场作报告
周鸣亮副教授作题为《富水断层带力学特性表征与大变形失稳模拟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针对富水断层带的力学特性及其对隧道工作面稳定性影响所展开的本构模型建立与大变形数值分析工作。
图4 周鸣亮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申轶尧博士后代黄忠凯助理教授作题为《随机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抗震韧性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报告;张晋彰博士后作题为《基于CPT数据的地层分类及空间变异性参数表征》的报告。
图5 张晋彰博士后作学术报告
图6 申轶尧博士后作学术报告
围绕本次大会“岩土工程‘绿色·智能·韧性’”的主题,隧道五室师生在会场与同领域专家、学者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所作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撰稿:张晋彰
编辑:李曦
校对:吴双益
审核:黄忠凯
Copyright @ 2008-2024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五室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编:200092